令人头疼的继承人问题,刘备、曹操、孙权都有过困扰

令人头疼的继承人问题,刘备、曹操、孙权都有过困扰

继承人的选择,一直是古代一个比拟令人头疼的话题。除了非主流的禅让制以外,一般有\"父逝世子继\"和\"兄终弟及\"。其实\"兄终弟及\"也不算主流,重要是\"父逝世子继\"。而在\"父逝世子继\"的方法中,嫡、长、贤这几个方面到底应当遵守哪一条,也是一个难以选择的问题。如果表示得优柔寡断的话,往往会涌现宗族内斗,党争剧烈的情形。在三国时代也是这样的。刘备、曹操、孙权三个人都遇到了继承人选择的问题。

刘备:赐逝世刘封为刘禅让路

刘备早先一段时光非常的惨,依照小编的统计,从东汉中平元年到建安十三年(即公元184年到208年),刘备一共四次丢妻弃子,以前有儿子也丢了。然后在荆州的时候,刘备没有子嗣,权势也很薄弱。于是他收了一个养子,就是刘封。刘封本来叫做寇封,是罗侯寇氏的子弟。后来孟达给刘封写劝降信,里面就提到了刘封可以继承罗侯。刘备收刘封为义子,一方面可以发展在荆州的人脉,一方面也肯定了继承人,确保自己有失之后,能有一个率领队伍的人。

成果在荆州蛰伏的时代,刘备和甘夫人又生下了刘禅。这下刘封的位置就有些为难了。刘封虽然是刘备的养子,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是有继承刘备基业的权利的。当然这是刘备没有亲生儿子的情形下。刘禅一出身,在情感上刘封就失去了继承的资历。这在后来也酿造了刘封的悲剧。

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接下来扩展战果,派刘封、孟达等人进攻汉中以东、襄阳以西的三个小郡——\"东三郡\"。然后就让刘封和孟达待在那里了。刘备打\"东三郡\"是有原因的,可以从这里出兵进攻襄阳。

同年关羽就动员北伐,带领部队进攻襄阳、樊城,向刘封、孟达要求援兵。当时\"东三郡\"刚刚平定,刘封、孟达谢绝出兵,间接导致关羽的失败;另外刘封长期欺负孟达,导致孟达不满投敌,策反\"东三郡\"地头蛇申家兄弟牟取\"东三郡\",刘封狼狈逃回成都。

不增援关羽、欺负孟达、丢掉\"东三郡\",刘封的毛病其实挺多的,刘备处逝世他也不算太过火。但是真正让刘备处逝世刘封的原因,是诸葛亮在旁边的建议。诸葛亮以为刘封\"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显然刘备也是这样想的,于是赐逝世刘封。可以说刘封的逝世,很大水平上都是在给刘禅让路,哪怕他没有表露出竞争地位的偏向。

曹操:在曹丕、曹植之间迟疑不决

刘备一心要刘禅做继承人,究竟亲疏有别,曹操则陷入一种左右难堪的地步。曹操的妻子丁夫人无子,以长子曹昂为养子,也就是说曹昂算是曹操的嫡长子。依照传统宗法制的继承方法,曹昂应当是继承人。成果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打宛城的时候,张绣降而复反,把曹昂给杀了。嫡长子没有了,曹操又看中了贤德。他有一个儿子曹冲很不错,非常聪慧而且有仁心。成果在建安十三年曹冲也病逝世了。接下来最有力的两个竞争者就是曹丕和曹植。

曹操间接害逝世曹昂,导致丁夫人与曹操关系破裂,卞夫人上位。曹丕和曹植都是卞夫人的儿子,都算是嫡子,只不过曹丕比曹植年长。如果按嫡长继承制来说,曹丕应当是继承人。但是曹操似乎并不愿意遵守这个制度。曹丕和曹植似乎都有机遇。曹植这个人物非常有才干,有句话说才高八斗,就是形容曹植的,剩下两斗才是其他人一起分的;另外曹植对其他的,比如历史、政治、军事这些硬核的东西都懂一些,是曹丕的一个有力的对手。

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态度暗昧不清,也导致部下环绕着曹丕和曹植两个人站队。有站曹丕一方的,比如陈群、司马懿、贾诩、朱铄、吴质等人;有站曹植一方的,比如杨修、丁仪、丁廙、杨俊、邯郸淳、曹彰等人;也有从曹植那里跳槽到曹丕的,比如司马孚。双方也进行了剧烈的竞争,各自的党羽出策划策,就为了博取曹操的欢心,或者让对方犯毛病。成果曹植产生了\"司马门事件\",葬送了与曹丕竞争的可能。曹丕顺利成为太子,之后也是对曹植党羽进行了残暴的清楚,压抑曹植等宗室。

孙权:促成\"二宫之争\"导致政变不断

孙权早年还算比拟贤明,但是晚年就变得昏聩、多疑。而\"二宫之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是东吴的一个主要事件。孙权原来也有一个挺适合的太子,就是孙登。但是孙登也逝世了,老二孙虑比孙登逝世得还早呢。于是孙权立第三子孙和为太子。原来到这里就应当尘埃落定,但是孙权又给四子孙霸同样的待遇。当初袁绍让四个小辈各领一州,沮授就劝告他:\"一兔走衢,万人逐之。\"孙权也一样。太子之位并不稳固,也就引起了一些政治野心家下场角逐。

和曹丕、曹植一样,孙和与孙霸也是各树党羽,比曹丕、曹植还要更加严重一些,甚至是到了\"举国中分\"的水平。双方各自都有主要的人物,支撑孙和的有陆逊、诸葛恪、朱据、孙鲁育、滕胤等等;支撑孙霸的有步骘、吕岱、全琮、孙鲁班、吕据、孙弘等等,这些只是挑的较为主要的人物的名单,其实还有一堆人,小编就不一一列举。党争进行的非常剧烈,还有流血事件。陆逊就是因为牵扯到\"二宫之争\"中被孙权给逼逝世的。

由于奋斗的范围太大,孙权有些收不了场了,因为无论立哪一方,对另一方都会是一场灾害。最后孙权干脆两个都不要,孙和的太子之位被废,孙霸更是被孙权处逝世,可见孙权是多么冷淡无情的一个人。最后孙权立了自己的小儿子孙亮为太子,临终前给他找了五个辅政大臣——诸葛恪、孙弘、孙峻、滕胤、吕据。

孙权逝世孙亮即位,主少国疑权臣执政,正是政权动荡的时候。曹魏的政权被司马氏夺取的最基本原因就在于此。而东吴也因此产生了频繁的政变,首先孙弘盘算除掉诸葛恪,但是被孙峻告密,反而被诸葛恪杀逝世;然后孙峻趁诸葛恪在\"新城之战\"失败后威信扫地的时候,借孙亮的名义杀逝世诸葛恪;再后来孙峻逝世,把权利交给堂兄弟孙綝,又导致吕据、滕胤与孙綝之间的内斗,吕据自杀,滕胤被杀。孙亮后来也被孙綝废掉。最后孙休成为皇帝,收买张布、丁奉一起除掉孙綝,才将东吴政权拉回正轨。而这一切的源头正是\"二宫之争\"的余毒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