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40年,就在魏国刚在马陵战败,数十万魏武卒被屠杀殆尽之际,商鞅对秦孝公进言:“秦、魏两国的关系,就像是水火一样,不是魏国侵吞秦国,就是秦国攻占魏国!”
商鞅的这番话,完整说出了秦、魏两国的真实关系。魏国独自占领崤山以东,和秦国以黄河为界,国力强大时就向西侵占秦国,国力虚弱时就向东压缩国土,以求自保。魏文侯、魏武侯两代,魏国国力强大,通过持续作战攻打秦国,最终占领了本来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而现在魏惠王在马陵战败,国力减弱,魏国也就没有对秦国用兵,在秦国方面,只是采用军事防御为主。
商讨向秦孝公提议:“如今秦国凭借着君王的圣明,国度逐渐强大;而魏国由于去年被齐国击败,各个诸侯国也都背叛了和他的结盟,咱们可以趁着这个机遇攻取魏国。魏国抵御不了,就会向东,这样秦国就能光复失地,并以黄河、崤山作为天然屏障,向东挟制各诸侯国,从而树立起巨大事业啊!”
秦孝公采用了商鞅的提议,派商鞅率军进攻魏国,魏国则派公子卬统帅魏军抵抗秦军。
两军在河西对立,商鞅派人给公子卬送信说:“从前我在魏国时,我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如今我们都成为了自己国度的将军,我想起我们之前的友情,不愿意看到互相残杀的局势,愿望我们可以在作战前先见一面,订立友爱盟约,然后痛饮一番,罢兵休战,这样既能保全我们的友情,也能使得秦、魏两国的士兵免受刀兵之苦。”
公子卬看了商鞅的信后,又回想起了当年与商鞅的深厚友情,一番回想下来,使得他对商鞅的话深信不疑。于是他带着少量护卫来到秦军阵中与商鞅相见,双方先是嘘寒问暖,而后慎重的签下了盟约。盟约签署后,正当二人饮酒时,酒席之间突然冲出士兵,将公子卬俘虏。
公子卬被俘后,商鞅立刻下令,猛攻魏军,魏军因对和谈深信不疑,故对秦军没有严加防备,加上主帅被俘,魏军瞬间就乱了阵脚,被秦军打的大败。
这是魏国自与秦国交战以来遇到的第一次惨败。
两年后,秦又进攻魏国岸门(今山西河津),俘虏了魏将魏错。
在秦、齐两国的夹击下,魏国不断惨败,国力渐渐虚弱。因而在魏惠王三十一年(前336年),魏惠王采用相国惠施的建议,臣服齐国。惠施还向魏王建议:要想报齐国之仇,不如邀请齐国称王,并以诸侯之礼朝贡齐王,这样的话,一定会使楚王勃然大怒,此时再派游说之士前往楚国,挑唆楚、齐两国交战,这样就可以报齐国的马陵之仇了。
在得到魏惠王的赞成后,惠施便开端策划,他先是通过齐相田婴的关系,让魏王率领着韩昭侯等其他小国国君,来到齐的徐州(今山东藤县)朝见齐威王,并且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徐州相王”。
所谓相王,就是指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承认对方为“王”。
此时天下共有四个“王”。分离是周天子、楚王、齐王、魏王。“王”的称号越来越不值钱,周天子的威望再次降低。
正如惠施所预感的那样,齐、魏在徐州相王,这是楚、赵两国不能容忍的。所以在公元前333年赵国派兵围攻魏的黄城;楚威王则亲率大军进攻徐州,打败了齐将申缚的部队。
齐、魏两国徐州相王,标记着魏国投入齐国的怀抱,齐国便从此停滞了对魏国的进攻。但秦国还是将魏国视为亲信之患,不断攻魏。
公元前333年秦惠文王起用公孙衍为大良造,并次年遣公孙衍大举攻魏,前后历经两年,攻取魏国上郡雕阴,俘虏魏将龙贾,斩首八万魏军。
龙贾是魏国防守河西,抵抗秦军的主将,魏国在河西的军事防御办法全体都是龙贾所主持修建的。龙贾以及八万魏军的损失,使得魏国防守上郡、河西郡的主力,被秦国一举歼灭,因而次年魏国将河西送还秦国。
这是魏国对秦割地之始,此举也标记着魏国自文侯、武侯两代打下的国土正在慢慢损失。
接着,秦国又派樗里疾为主将,从函谷关沿黄河南岸向东出击,先后攻取曲沃和焦(两城都在今河南三门峡),并在曲沃树立基地,作为秦进取中原的据点。公元前329年,秦又从河西度过黄河,攻取汾阴(今山西万荣)和皮氏(今山西河津)。
此时魏惠王多次在军事上遭遇失败,因此用谦卑的礼仪和丰富的礼物来招纳贤能的人。邹衍、淳于髡等名士都来到大梁。魏惠王对孟轲说:“我不够贤德,部队接连在国外遭遇挫折,太子被杀,上将战逝世,国内空虚,以致祖先的宗庙社稷遭遇耻辱,我觉得非常惭愧,老先生不远千里,屈尊降贵来到敝国朝廷,将用什么办法来使得我国得到好处呢?”
孟轲直言不讳:“君主不能像您这样谈论好处。君重要想得到好处,那么大夫也想要得到好处;大夫想要得到好处,那么百姓也想要得到好处,高低都争取好处,国度就危险了。作为一国的君主,讲求仁义就行了,为什么要讲求好处呢?”
孟轲的主意是仁政,他以为“君行仁政,王道之始也!”这并不符合魏惠王的霸道。虽然魏惠王与孟轲多次交谈,但他始终没有采取孟轲的办法。一段时光后,孟轲分开了魏国,当初那些慕名而来的人才来到魏国后,也都不受重用,纷纭又都分开了魏国。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szbubu.com/297327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深圳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