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简介(余光中魂归故里,是你最后的乡愁)

余光中简介(余光中魂归故里,是你最后的乡愁)

余光中简介(余光中魂归故里,是你最后的乡愁)

轮廓

余光中(1928.10.21—2017.12.14)

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为我妈原籍江苏武进,所以也自称“江南人”。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批评和翻译,自称是自己写作的“四度空室”。他在文坛已有半个多世纪,涉猎广泛,有“艺术一夫多妻”之称。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铁轨般长的记忆》(散文集)、《在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集》(评论集)。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去世,享年90岁。

阅读

一首古诗说,“鸟儿爱老林,池里的鱼怀念过去。”漂泊在异乡,游子常常把思乡之情寄托在诗歌上。

在中国古今诗词长廊中,有许多关于乡愁的千古绝唱。它们是游子思念家乡的生动写照。例如:

李白抬头一看,发现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起了家。

王安石《春风与绿江南岸,明月几时照我》。

席慕蓉《故乡的歌是清远的笛子,总在月夜响起》。

千百年来,乡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主题,乡愁也成为代代相传、积淀在中华民族性格深处的文化基因。就台湾省籍文学而言,乡愁是一个经久不衰、令人揪心的主题。由于历史原因,台湾省同胞,尤其是mainland China赴台同胞,与家乡隔海相望,却难归故里。他们不得不把这种归乡难的思乡之痛,化为用流动的笔尖书写,来表达自己热爱大陆、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

在众多作家中,余光中将自己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结化为驰骋的诗句,倾注到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思乡诗人。

01

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乡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它是中华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的根本。在余光中的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对此情有独钟。

巧妙运用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余光中的诗歌中,我们总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闻到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墨香,总能感受到儒家的善良和道家的空精神。

从李广和王昭君到屈原和李白,从荆轲刺秦王到夸父,他的作品都透露出古典的魅力。但他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相反,他引入了新的想法,并很好地利用了这些想法。

用“把一块冰浸在一盆白玉里”来表达“洛阳亲友如相问,一块冰在玉壶里”的思念和思乡之情;

用“剑门细雨渭城尘”来解释“渭城雨渭城尘”的不忍离别;

用“雨稀梧桐”来传达“梧桐连潇潇”的辛酸与孤独……他的诗中经常出现“古道”、“夕阳”、“秋风秋雨”、“落叶”等传统意象。

这些都来自于他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对中国经典的熟悉和怀念,对游魂回归的渴望,对故土长久以来的深厚感情。

传统诗歌的创造性继承

余光中是一位对中国和西方都有研究的学者。虽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他的诗几乎都是中西合璧,但他的立足点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只是改了改,赋予了现代内涵。因此,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鲜明的现代色彩,而且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传统。

在他的诗中

有的是往复而热烈的,如思乡四韵;

有的气势磅礴,庄严肃穆,如《山歌》《一去不复返之河》;

有的沉郁愤怒,浑厚悲凉,如《打击乐》;

有的凄凄惨惨,如招魂短笛;

有的诙谐机智,如《与李白高速公路行》;

有的融合了感情、意象、激情,比如黄河、天狼星等等。

余光中的思乡诗形式多样,有不同的场景和意象:

一般有规则的格律体或半格律体。

有自由的,也有不羁的自由体。

它兼具英国浪漫主义和西方现代主义的色彩。

还具有中国民歌和童谣的风格。

然而,无论内容和形式如何变化,中国古典诗歌的遗产和魅力无处不在。这是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归属感,是一种由内而外蔓延的文化乡愁。

02

融化山川美景中的乡愁。

“给我一勺长江水/长江水像酒/醉酒的味道/乡愁的味道/给我一勺长江水/长江水”

“当我死的时候/把我埋在长江和黄河之间/枕着我的头/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丽最有母爱的国家”

读过余光中诗歌的读者会发现,余光中的诗歌中频繁列举“长江”、“黄河”等意象。此外,长城,卢沟桥,山海关,松花江...这些祖国的名山大川都被诗人引用过。它们不仅承载了中国的千年历史,也承载了被迫背井离乡的诗人深深的向往。

只有母亲河才能唱出的山歌,久久萦绕在游子的梦里;

只有长江水的声音,才能不断滋润游子孤独的心。

毫无疑问,诗人用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用这些象征性的名词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记忆,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

03

“母亲”形象的深层含义

在余光中的诗中,乡愁和爱情的土地不仅仅是个人的一个小镇,而是整个中华民族,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他曾形象地做了这样一个比喻:

大陆妈妈,台湾省老婆,香港情人,欧美事件。母亲,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圣的名字,饱含着孩子对生下他的母亲的爱和尊重。

对于这位“母亲”,余光中曾无数次用深情的笔墨写下关于她的诗篇。

在《一去不复返的河》中,诗人用大胆豪放的笔触写道:

让不朽的河流洗去我的罪恶/冰冷的河流祝我永生。

在长江的怀抱中,他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崇高:

“就像母亲的手指”,轻轻抚摸,又像母亲的嘴唇,“舔、吻、吻、吻”,给予游子关怀和安慰。

母亲的乳汁和爱甚至更长:

“5000年灌溉/永不断奶圣液的无尽供应。这胸/每一滴都是甜的,也是悲的/每一滴都来自昆仑山顶的神话/风霜雾/帘”。

于是,《大江东去》成了一部民族史书,每一页都是《大江东去》的“不尽的流水声”。这首诗以长江为象征,表现了祖国的博大精深和悠久历史。

诗融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绵延千里。描绘了壮丽的山河风光,灿烂的文化,母爱的温暖,游子的真诚。它展示了这个民族悠久的文化,表达了爱母亲的强烈感情。

这是余光中的文化乡愁,他刻骨铭心的向往和憧憬,常常化作感人至深的乡愁诗。

余光中说:

“我尽量用中文写作,增强我的中文体质。我不仅将文言文的长处融入白话文,还在字里行间呼唤唐朝的灵魂。我经常与杜丽、欧洲、苏联、朝鲜对话,经常在汹涌的西化浪潮中支持中国文化的中流砥柱。”

他说到做到。几十年来,我们看到他坚持不懈地用充满古典气息的文字在诗歌中呼唤灵魂,在歌曲中呼唤乡愁。在他的梦里,黄河永远流淌,滚滚向前;他心里一直有一块中国文化的胎记。

—结束—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