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时代(新大明)

大明新时代(新大明)

大明新时代(新大明)

当明朝的宝钞贬值成一堆废纸,就意味着明朝试图建立的以纸币为核心的货币体系的崩溃。于是,本来就是货币的白银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白银的需求激增,国内少量的白银产量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这时,日本、欧洲等国的白银漂洋过海而来。白银的涌入会对这个古老的国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明朝的“西银东传”。

前文提到,由于朱元璋及其大臣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完全把纸币作为吸收民众财富、疯狂聚敛钱财的工具。由于纸币的肆意滥发,造成了纸币的不断贬值,加剧了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起初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的威望还在,明初的几任皇帝都坚持朱元璋发行纸币的政策,所以维持了这种以纸币为核心的货币制度。

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现实因素迫使国家实行稳定的货币制度。此外,一些先驱发现了白银的优越性,引发了民间广泛使用白银进行结算的潮流。在这种趋势下,国家正式承认了白银的地位,明初禁止使用白银进行交易的规定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空。于是明朝正式进入实行“银本位制”的时代。

银锭

对白银的迫切需求

自1527年以来,国家陆续铸造了一定数量的铜币,这些铜币往往价值不大,用于小额交易,即作为银的代币。此前,国家还允许江南的粮食税负以白银的形式缴纳。后来人民应该服的劳务也允许用白银折算。国家层面对白银的认可和相关措施的出台,使得白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明朝建立时,南方受战争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战后南方经济迅速恢复。再加上农业技术的不断突破,粮食产量与日俱增。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纺织业和制瓷业的发展尤为迅速。因此,对白银的需求激增,因为这些大宗商品大多通过白银交易。

于是,明朝各行各业,从朝廷到黎民百姓,都开始了对白银的狂热追捧。这种狂热几乎和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找黄金一样。

发现时代

远方的银

但当时明朝银矿不多,没有先进的开采冶炼技术,白银产量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然而,1530年的日本,在当地的石坚银山开采了大量的白银,白银产量远远超过了日本国内的需求。而他们在国内需要的一些生活资料,恰恰是明朝富可敌国的,所以虽然明朝颁布了禁止对日民间贸易的禁令。但是私人贸易不能绝对禁止,走私贸易还在偷偷摸摸的进行。到了1540年,大量的日本白银被走私到中国,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运输。

大洋彼岸的欧洲国家也把目光投向了离他们很远的中国。1522年,第一艘葡萄牙商船抵达中国。他们用自己在世界各地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与中国交换瓷器、丝绸、茶叶等特产。5557年,经明朝许可,葡萄牙人在澳门设立贸易基地,专门从事贸易。然而,1567年,隆庆上台后,甚至取消了实施多年的海禁政策。从此,中外贸易迎来了高潮。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海外白银,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据学者估计,16世纪下半叶,每年至少有50吨白银从海外进入中国,中国已成为白银大国。

一位多次在中国做生意的葡萄牙商人在书中写道:“在走遍世界各地后,白银成群结队地涌入中国。中国似乎是白银的天然中心。”

那么白银的大量涌入给明朝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手工业的发展

以纺织业和瓷器为例。明中叶以前,一是因为国内市场有限,民众购买力不强;二是由于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宝超贬值,生产业主出于规避风险的心理,更加谨慎,倾向于控制生产规模,因此生产规模增长缓慢。当日本、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商人带来大量白银时,一方面,巨大的海外市场向生产者打开,商品需求剧增;另一方面,大量的白银方便了货物的结算,增强了生产者的信心。

因此,在大量白银的刺激下,手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专业化制瓷工艺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

如前所述,1557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了贸易基地,1571年,西班牙人在菲律宾马尼拉建立了殖民地。这相当于开辟了一条新的贸易通道,横跨太平洋连接墨西哥和中国,是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路线。通过这条路线,更多的西方白银被运往中国,国内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海外。可以说这是一条银浇灌的黄金水道。得益于此,中国海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商品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

航行通道

繁荣的交易

商业繁荣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手工业和对外贸易扩张的实质反映了商业的繁荣。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作坊开始注重质量和形象,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品牌,即“店名”。以传统地域血缘为纽带的徽商、晋商等商人群体开始崛起,他们成为商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而商业繁荣的直接结果是什么?它催生了大量的市民,他们除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还有闲钱用于其他消费,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模仿起了士绅的文化,书籍、瓷器、家具、茶叶、听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明代市场风格

家具与瓷器的和谐搭配

白银的贬值

白银大量涌入必然导致贬值,这和之前滥发大明宝藏是一样的。白银的贬值意味着购买力的下降,人们逐渐发现同样重量的白银能买到的物品越来越少。其实这是海外白银大量进入中国市场造成的。但由于白银天然有价,数量永远有限,即使贬值,也在市场正常波动范围内,可控。

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

此时白银成为明朝的主流货币,占据货币体系的核心地位。白银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但由于白银主要从海外进口,数量不可控。当海外白银供应突然快速增加或减少时,货币体系最先做出反应。比如1639年,因为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和中国人爆发了暴力冲突,进入中国的白银量大大减少。同年,日本政府也禁止与澳门商人交易,日本贡献的白银顿时少了。导致从中国进口的白银量大规模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银铜币价格的崩盘。这也意味着货币体系濒临崩溃。

由此可见,海外白银的流入,往往因为数量的原因,对明朝的货币制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摘要

随着早期纸币的崩溃和银本位的开始,引起了人们对白银的极大兴趣。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白银流入中国,大量的白银激发了市场的活力。手工业主下大力气生产,雇佣工人进行专业化操作,有额外收入的工人跃入新的市民阶层。生产出来的商品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输入海外,扩大海外市场规模,同时带回大量白银反哺国内。但由于白银的主导权不在我们自己手里,一旦流入中国的海外白银数量突然增加或减少,就很容易冲击货币体系,引发一系列问题。在这种变化中,因为海外白银的出现,明朝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型。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