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徐州(儒家中争论的主题是谁)
作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三让徐州”的故事家喻户晓,甚至被搬上了京剧的舞台,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陶谦和刘备的仁义。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陶谦向刘备投降徐州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香烟标签“三让徐州”
“三让步”只是文学创作。
《三国演义》第十一、十二回,罗贯中写了一部关于“三让徐州”的巨著。尽管陈登和我们的济宁孔融多次说服他,刘备拒绝了陶谦接管徐州的请求。直到陶谦弥留之际,把刘备叫到床边,说:“不取徐州,我死不瞑目”,刘备才答应了对方。
看,刘备的刘玄德就是这样一个高尚的想法。即使他迫切需要一个好的地盘来发展事业,他也不愿意占别人的便宜。就连陶谦也真心想把徐州让给自己。然而,这毕竟只是罗贯中的文学创作。真实历史中,刘备是怎么得到徐州的?《三国演义》中陈寿大致是这样说的:陶谦病重时,对副手糜竺说:“只有刘备才能使徐州太平!”于是,陶谦死后,糜竺立即带领徐州人民找到刘备,任命他为徐州的最高长官。面对糜竺等人的强烈要求,刘备没有答应。但在陈登和济宁老乡孔融的极力劝说下,接受了徐州。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罗贯中为什么要写《让徐州》这部巨著,因为他想通过这个桥梁美化刘备。但我们也可以发现,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指出刘备曾经拒绝接管徐州。那么,当时刘备为什么拒绝呢?大部分朋友都认为两部书中对刘备拒绝接管徐州的描述体现了刘备的仁义,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刘备当初的拒绝也是出于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罗贯中之所以要在《三国演义》中加上陶谦的“三让徐州”和刘备的“三言”,背后大有深意。因为按照《礼记》(儒家十三经之一)中的要求,古人见面时,主人要鞠躬三次,客人要还礼三次。再者,在《论语》中,泰伯让位于弟弟的历法,对后世影响很深,尤其受到孔子的推崇。从此,“三让三辞”成了很多重要人物接受某项好处前必须走的“程序”。只有反复拒绝,才能彰显你的美德,哪怕你恨不得马上拿走好处。顺带一提,“三让三辞”也是古代很多皇帝登基、大臣被封时的基本流程,比如刘邦、曹操父子。所以,罗贯中写《三让徐州》这部巨著,或许就是为了把刘备塑造成一个仁政的君主。
当然,三国刘备之所以不肯收徐州,也是出于上述原因。作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他不得不在第一时间做出表面上的拒绝,哪怕是想要徐州。
拒收徐州也有诚意的成分。
刘备刚开始拒绝徐州是道德要求的重要原因,但在我看来,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恐怕刘备也是有真心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当时刘备还不具备成为徐州新最高领袖的条件。
在《一个短命的梦》(本报2019年03月22日13版)一文中,作者曾指出这样一个细节:刘备正式接管徐州时,手里恐怕连一万兵马都没有。这么多兵马,刘备能守住整个徐州,能守住几个县就很不错了。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刘备缺乏接管徐州的信心,因为他在徐州的时间还太短,无法与徐州当地的势力和陶谦的老部下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春,曹操攻徐州,刘备应邀相助。曹操撤退后,刘备被陶谦安排驻扎在小沛。同年12月,陶谦把徐州让给了刘备。刘备这样的政治家很清楚,想要最大程度的控制一个地方,手中的兵马数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拉拢当地的“地头蛇”和陶谦以前的老部下也很重要。但是,对于突然从徐州接到这个大馅饼的刘备来说,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这个至关重要的工作。
依我看,我手中兵马不多,与徐州地方势力和陶谦旧部也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还只是刘备当时面临的“内忧”,不断的“外患”已经大大削弱了他接管徐州的积极性。所谓“外敌入侵”,是因为战略位置太重要,徐州一直是各路势力第一时间想抢占的重点目标。北有齐鲁、赵岩之地,西有洛阳政治中心,南有江南地区。在陶谦的治理下,徐州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人口也因此不断增加...这么好的地方,哪个诸侯不心动?比如在曹操看来,要想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徐州就是他最好的跳板。在袁术看来,要想图谋北方,首先要考虑吃掉徐州。这也是刘备不愿意接管徐州的重要原因。以刘备当时的实力和处境来看,他根本没有能力抵抗这些外界的压力。
当然,你得两头说话。虽然徐州接手后会面临很多麻烦,但对于刘备这样想做出一番事业的英雄来说,有地盘总比没有好。一步一步来!
“假传”也在情理之中。
刘备得以成为徐州之主。除了陶谦的倡议,还有其他声明吗?虽然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赞同《三国演义》中陈寿的描述,但另一个观点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糜竺是整个事件的幕后推手,正是他以《陶谦假传》将徐州送给了刘备。”这种说法靠谱吗?在我看来,是合理的。
第一,交接程序不合理。如果陶谦真的要把徐州托付给刘备,要经过以下程序:请刘备接见自己——把徐州牧的印信交给刘备——请求朝廷让刘备担任徐州牧或徐州刺史。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三国志》只说糜竺奉陶谦之命,将徐州让与刘备,没有说别的。更有甚者,没有数据显示陶谦死于突发疾病。如果他死于恐惧或得了其他疾病,他应该有时间办理上述手续。即使不能走完所有的手续,他至少也要把刘备从小沛叫到身边,交代徐州的事情。
再者,即使刘备一时来不了,为了保证徐州的顺利交接,陶谦也要把具体事务交给几个重要的下属,因为如果让糜竺一个人来做这件事,这种遗产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换句话说,糜竺声称陶谦的命令是把徐州给刘备。那么,谁能保证米朱的话是真的呢?
当然,说刘备接管徐州是因为糜竺的“帮忙”,也只是作者“君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猜想,因为历史上的糜竺毕竟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老实人。按说这种人一般不会做出这种严重违背道德的卑劣行为。
第二,交接对象还有待商榷。从东汉末年的很多地盘交接的例子来看,除了武力强占还有哪些类型?第一,血缘传承。刘璋的父亲柳岩死后,他继任益州牧。刘表临死前把荆州牧的位子交给了刘琮。孙策临死前把大业交给了孙权。马腾上朝前,让儿子丁接替他在凉州的位置。这也是当时最常见的现场交接形式。二是曾经的诸侯下属主动投靠。比如刘岱被黄巾军杀死后,他的部下鲍欣等人主动欢迎曹操到兖州。第三,被动转移。前面说了,冀州牧韩馥,韩馥把自己的冀州让给袁绍主要是因为被忽悠了。
与上述类型不同,《三国演义》中的陶谦主动放弃了徐州。他没有像刘岱那样意外死去,也没有被别人忽悠,但他有两个儿子。当时天下大乱,领土已经成为诸侯们的私有财产。通过血缘亲属移交领土没有任何道德障碍。既然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财产留给自己的血亲,为什么陶谦要把它们交给认识他一年多的刘备呢?不是陶谦人品真的好,就是刘备或者糜竺做了什么。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szbubu.com/286707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深圳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