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我的大学作文800字)
一百年前,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时说:外国船只来来往往厦门港,从海上一眼就能看到一所壮观的大学。
九十五年前,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他和许广平通信时,提到前面是海,对面是鼓浪屿。
七十二年前,“思乡诗人”余光中在厦大读书几个月,骑着自行车在海边的沙路上,“差点赶上海鸥”。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很多人对厦大的第一印象。
海纳百川,走向世界,是诠释厦大精神禀赋和格局气度的关键词。
在4月3日至9日的“校庆周”期间,厦门大学将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文艺晚会和嘉庚论坛。6周年校庆,厦大将以多种形式直播校庆活动。
面朝大海
1992年,易中天到厦门大学任教。五年后,他出版了《阅读城市》,读厦门的前两句话:“厦门是一个岛。厦门岛很美。”他引用诗人郭小川对厦门的描述:“满树花草,一街灯火,四海长风。”
厦门岛路和厦门大学的海边美景。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在《华侨回忆录》中,陈嘉庚先生提到创办厦门大学的考虑:“厦门应该是最合适的校址,厦门是最好的地方,尤其是靠近武场的山麓,面朝大海,面朝群山,风景秀丽,土地辽阔。”
“背山是传统,面朝大海是包容。”厦门大学2018级艺术学院本科生黄泽说。他在诗歌朗诵音乐会《嘉庚颂》中扮演陈嘉庚先生。
面对记者,这位“00后”少年脱口而出了陈嘉庚先生发起厦大时的那句话:“民心不灭,国脉犹存。4亿人,绝对没有理由为别人安身立命。”
厦大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俱进,以“海”的胸怀兼收并蓄。
四月走进厦大校园,蓝天下,红色木棉如期绽放;绿树掩映中,“西装革履”的嘉庚式建筑格外显眼。这是陈嘉庚先生的独创:西式的建筑体,加上覆盖着橘黄色“嘉庚瓦”或绿筒瓦的中式斜顶,是中西合璧的宏伟。
特色建筑的背后,是海外华人浓浓的乡土情结和家国情怀——厦大的“海”根。
比如厦大有集美楼,同安楼。这是因为陈嘉庚先生的老家是福建集美,以前归同安县管辖。
校园里有“芙蓉楼”和“芙蓉湖”。这是因为陈嘉庚的女婿,为厦大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爱国华侨李光前先生,老家在福建南安梅山,原名“芙蓉”。
当时,陈嘉庚先生聘请了蔡元培、黄炎培、马寅初、鲁迅、林语堂、杜威等人等一批中外教育界、思想界、文化界、科学界的知名人士来校讲学。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朱水勇最感兴趣的是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
1926年,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期间许广平到广州求职。两人分别,互诉心声,成为《两地之书》中感人的篇章。“鲁迅在厦大的笔触是最温暖的。”朱水勇说。
今天,鲁迅先生的石像矗立在校园里,离鲁迅纪念馆不远。虽然鲁迅在厦门大学只呆了4个多月,但在此期间他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和《藤野先生》等著名作品。
除了名师,厦大还培养了许多享誉海内外的学生。比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陈景润,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数学家,被称为“猜想哥德巴赫第一人”。
厦大学生王泽宇在原创话剧《哥德巴赫猜想》中饰演陈景润。这个20岁的男生说,他从内蒙古包头来到厦门大学,第一次看到了大海。今天,厦大的爱国、革命、自强、科学“四大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海峡、海洋、海上丝绸
厦门对面是台湾省。厦门大学与“海峡”有着不解之缘。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胜说,厦大校址选在当年郑成功训练的地方,叫兵种训练场。现在厦大台研所门前有一块严武馆址石碑。厦门是郑成功着手收复台湾省的地方,厦门大学旁边的沙坡尾是许多大陆移民登船前往台湾省的起点。
1945年台湾光复后,1945年至1949年厦大毕业生300多人赴包道,成为发展台湾经济、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
与共和国同龄的朱水勇,作为厦门大学1977级学生,经历了另一番景象。他记得自己在“海防前线”,他们晚上要带枪站岗。“我们盯着望远镜看有没有台湾省的‘水鬼’上来,隐约能听到海峡对面邓丽君的歌声。”
1980年,厦门大学成立台湾省研究所,这是海内外第一个专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机构,后来发展成为大陆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成果最多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
学生们在厦门大学的校园里。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炎表示,厦门大学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在对外交流合作中具有海疆、海峡、海洋“三海”的独特优势。
在海洋研究方面,厦门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刘介绍,1946年,厦门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海洋学目前是国家A+级学科。
2016年,厦门大学“嘉庚”号海洋综合科考船下水。2020年,“海斯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是国内高校首颗近海和沿海遥感卫星。
\"我们马来西亚人都知道陈嘉庚先生创办厦大的故事.\"厦门大学2017级马来西亚留学生赖玉福说。
感谢学校的主人陈嘉庚先生,厦大为“走出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于2013年开始在吉隆坡建立马来西亚分校。分校被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明珠。自2016年以来,它一直在马来西亚,东盟其他国家,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招生,900多名学生从分校毕业。
放眼国内外
1988年,美国人潘博士一毕业,就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他卖掉了经营已久的金融公司,带着妻子来到厦门。
他在厦门大学呆了30多年。2018年底,他推出了《我看不见外面——老潘给中国的信》一书,通过30年来写给美国家人朋友的信,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巨大变化。
建校之初,陈嘉庚先生就希望厦大成为“世界大学”。抗战时期,萨博通校长奉命带领全体师生将学校迁至闽西长汀,并在烽火中坚持办学,成为外国专家眼中“加尔各答以东最完美的大学”。
建国初期,厦门大学华侨函授部成立,是中国高校最早设立的海外教育机构之一。
在厦门大学的高尔夫课堂上,闫600万(左一)副教授正在教学生练习发球。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目前,厦门大学有1900多名外国留学生和台港澳学生。来自英国伦敦的留学生王少厚表示,厦大的学习环境近乎完美。“老师认真负责,像父母一样照顾我们”;在厦大学习海洋事务的孟加拉国学生张世说,毕业后,他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在中国和孟加拉国之间架起一座海洋研究的“桥梁”...
截至2020年底,厦门大学已与全球257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还发起了“全球八校联盟”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参与了10多个多边合作平台。
厦门大学校友会秘书长曾表示,遍布全球的40多万厦大校友正在努力向海内外传播“嘉庚精神”。
张炎说,“十四五”是厦大建设新世纪全面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未来,厦大将巩固传统学科优势,以新文科、新工科、新医学建设为引领,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突出中国特色,“与世界高校同场竞技”。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szbubu.com/284388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深圳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