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故事)原创独立鱼2021-05-26 09:03:19

5月22日,双星从九州辞职。

肝胆外科之父吴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相继离开了我们。

前天,是袁隆平院士遗体告别仪式。

长沙的菊花卖完了,杨明山上人山人海,为袁老送行。

今天是吴院士遗体告别仪式。

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但你可能不知道:

96岁生日,他依然站在手术台上;

他把中国肝胆外科的水平带到了世界前列;

在他70多年的医疗生涯中,他治疗了16000多名病人。

没有过度的神话,不需要建寺庙。

今天,余叔叔只想静静地讲述吴院士一生的故事。

“生于乱世,不可堕天。”

1922年8月31日,吴出生于福建闽清。

恰逢乱世,军阀混战,百姓苦不堪言。

当吴5岁时,他随母亲移居马来西亚,加入父亲的行列。

由于家境贫寒,年轻的吴不得不和两个哥哥一起割胶贴补家用。

由于他灵巧而有力的双手,吴割口香糖的产量总是比兄弟俩多。

后来,回忆起往事,他开玩笑说:

“从握刀到柳叶刀,割胶是我最早的刀训。」

一九三九年,吴十七岁时从中学毕业。

他本可以去英国深造,但一想到自己的同胞还在遭受外敌入侵,他毅然选择回到故土,报效祖国。

吴和几个朋友乘船返回中国。

船到西贡,他遭受了一生中最大的屈辱:

只有海关人员强迫你按指纹,你才能通过。

前面过海关的英国人只需要签字。

吴很生气,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同的对待。

但为了按时登机,他不得不按下自己的指纹。

这段经历也坚定了他报国的心。

回国后,吴没有机会上前线,所以他只好在家学习。

高中毕业后,他想选择工程,因为他从小就喜欢手工艺。

然而,我的同学吴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吴的一生:

“不要学习,和我们一起学医,以后读出来,不求人。」

生长在异国他乡的吴比任何人都清楚“不求人”这个词有多重要。

他确信。

“弃工从医”,进了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

这位名叫吴的女同学后来成了吴的妻子。

吴读完了六年医学院,但在分配工作时遇到了一个问题。

他渴望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但因为他个子矮,有人建议他去儿科。

的确,由于小时候营养不良,身高只有1.62米。

以至于他每次做手术都要垫个小凳子。

当然,这是后话。

幸运的是,吴是幸运的。

他凭着激情,感动了华东人民医院外科主任。

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

很快,医院会问主治医生,大家自己选择方向。

吴没有头绪,就去请教他的老师“中国外科之父”邱发祖。

他从邱老那里得到了建议:

“肝胆外科在国内是没有的,肝胆外科还是不敢做。这个门缺少门。是否考虑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当时在中国,肝胆外科是空白。

在国际上也是“终身禁区”。

因为肝脏的血管很丰富,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出血,而且止不住。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感染了肝病,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但当时中国是“肝病大国”,肝癌病例占全球一半以上。

吴想了很久,终于决定踏入这个“禁地”。

想要征服肝病,首先要了解肝脏。

吴在肝胆外科领域的第一个贡献是和他的同事方志扬一起翻译了《肝脏外科导论》。

这是我国第一部肝胆外科译著。

也开启了中国肝胆外科的新纪元。

“勇闯禁区,步入世界前沿”

1958年,一位日本医学家访问了中国。

他参观了吴的动物肝胆实验室后,不屑地说道:

“中国至少需要30年才能拥有自己的肝脏外科手术。」

这句话立刻激怒了吴。

从回国的那天起,他就感受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蔑视:

“我最怕别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所以我们必须强大。」

当天晚上,吴开始写一份八字誓词:

“在禁地要勇敢无畏。」

誓将“肝癌大国”的帽子扔进太平洋。

他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和同事张小花、胡宏开组成了一个“三人小组”。

从最基础的肝脏解剖开始,稳扎稳打。

1959年,“三人小组”制作了中国第一个人肝血管铸型标本。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三人小组”制作了200多份肝脏标本。

量变最终带来质变。

通过观察,吴首次提出了“五叶四段”理论。

即人的肝脏分为五叶:左外、左内、右前、右后、尾;

其中左外侧叶和右后叶各有两段,共四段。

“五叶四段”理论取代了“左右叶”的老话,取得了重大突破。

有了理论基础,接下来就是进行实战了。

1960年,38岁的吴做了他一生中第一例肝癌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后,他太紧张了,不能回家。

我带着被子在病房里住了一个星期,密切关注着病人的体征。

三周后,患者顺利出院。

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诞生了。

这是中国首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在随后的几年里,在吴的带领下,国内肝胆外科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1963年,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肝切除术。

人体的肝中叶被称为“禁地中的禁地”。

这次手术的成功在医学界引起了轰动。

从1956年到1963年。

在七年的时间里,吴向世界宣告,中国的肝脏外科水平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最后。

1978年,吴在长海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肝脏外科。

标志着国内肝脏外科从无到有的进步。

自然,吴不会满足于此。

“从零开始”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从零开始到完美”。

90年代初,吴在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肝癌研究基地-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

“医、教、研”三位一体为国家培养肝胆外科人才。

他曾经说过:

“一刀最多只能救一个病人;一套理论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生命。」

20世纪50年代,我国肝脏外科死亡率高达33%。

吴发明常温间歇肝切除方法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肝脏手术死亡率降至0.35%。

多次获奖,奖金数百万,全部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2012年,吴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他的获奖感言有这样一句话:

“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个背过河去。」

这是邱发祖老师对吴说的话。

吴想要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个病人背过河去:

“哪怕只有1%的成功机会,我也会用100%的力量去完成它。」

直到2019年1月宣布退休,97岁的吴在他70年的医疗生涯中成功治疗了16000多名患者。

目前,我国肝胆外科80%的骨干是吴的学生,或中国留学生的学生。

“医者仁心,群星依旧闪耀”

从医70多年,吴时常想起邱发祖老师说的话:

“医术有高低,医德最重要。」

医生是善良的,而吴是超越了精湛的“吴氏刀法”的。

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的大爱,敬业,淡泊名利。

第一,对病人的大爱。

在寒冷的冬天,吴查房前会把听诊器握在手心里。

他始终相信,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看的是人。”」

所有在武治疗的患者一视同仁。

甚至对那些堵路就医的人,也会来者不拒。

不仅如此,他还总是想着为他的病人省钱。

他有一个原则,就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绝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

只要是吴主刀的手术,最后的缝合绝对不会用机器。

他认为两只手是最好的医疗工具:

“缝针不需要银夹。点击需要多少钱?可能是农村孩子几年的学习费。吴亲手缝制的。是一样的效果。它不花钱。」

第二,事业心。

谁能想到他96岁生日还在给病人做手术。

但医院会控制吴在每周的手术数量。

他像个孩子一样抱怨,觉得太少了:

“其实我很快,一会儿就好了。一周两三个有什么关系?」

说完也笑了。

在护士长的印象中,我从未见过对手术室如此依恋的人:

“除了星期二,他每天都来医院的手术室,不然他会像灵魂一样迷失。过年放假怎么办?回去之前他特意来手术室洗了个澡。」

你这么大了为什么还坚持要做手术?

首先,吴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可以,其次,他想照顾年轻人。

更重要的是,这能让他感到快乐:

“万一有一天我从手术台上掉下来,我觉得很开心,可以为病人服务。我很开心。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吴的右手食指关节因为长时间拿手术刀而变形。

即使他直到97岁才正式退休,他仍然说:

只是“院长”的头衔退休了,“博士”的头衔永远不会退休。

你可以随时回来。

老一辈留下的奉献精神,真的很让人感动。

他老人家袁隆平,为人民服务到最后一刻。

最后,吴一生淡泊名利。

他不在乎个人名誉,他只在乎病人是否安好。

2004年,湖北女孩找到了吴。

她体内有一个足球大小的血管瘤。

去了很多医院,得出的结论是只能做肝移植。

但是甜甜一家负担不起过高的肝移植费用。

他们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吴身上。

当吴看到它时,他觉得它可以被切掉,而不是换成一个肝脏。

吴享年82岁。

手术前,很多人劝他三思。如果手术失败了,他的名声也毁了怎么办?

他说:

“什么是名声?我只是一个武而已。那是什么?治疗病人是我的天职。」

经过10个小时的手术,吴成功切除了体内的血管瘤。

随后,在《读者》节目现场,主持人朗读了田甜写的感谢信。

吴孟超聚精会神地听着。他听到了太多感谢的话。

但我还是笑着,眼睛湿润了。

因为,“最大的幸福就是治好病。」

其实,关于吴生命的终结,并没有去想。

很久以前,他已经在手术室里预设了自己生命的终点:

“如果有一天我倒在手术台上,记得帮我擦干净。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满脸汗水。」

他还说:

“人总有生命的尽头。活一千年是不可能的。如果他们死了,他们就会离开。不要计划也不要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现在,吴老不在了。

回头看看他曾经留下的东西,仿佛是上辈子的事。

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情绪,与其说是悲伤,不如说是勇气。

正如该网友所说:

“当我们熟悉的名字一个接一个离开,我们知道时代的接力棒将会在我们手中。」

童话里,巨人不会死。

因为巨人倒下后,他的肌腱变成了道路,他的牙齿变成了石器,他的血液变成了河流,他的肌肉变成了广阔的田野。

吴院士就是这样一个巨人。

他的身体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与我们同在。

他留下了三颗“心”:关心、热情和爱。

宇宙中第17606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吴星。

虽然星辰陨落,“西方永不升,天空一去不回头。”」

但是如果你向上看,有些东西会一直存在。

从未离开。

收集和报告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