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日记(绝想伤感日记大全)

绝想日记(绝想伤感日记大全)

失踪日记(失踪悲伤日记)

本报记者潘宇

3月26日、27日,卢帕版《狂人日记》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一个多星期前,3月14日,波兰导演卢帕的《狂人日记》在哈尔滨大剧院进行了正式试镜,这是该剧的首次亮相,瞬间吸引了全剧院的目光。全国各地的戏剧家、知识分子千里追剧。演出结束后,一场由文化学者参加的公开研讨会,可能也是中国近年来最能引发思想火花的戏剧讨论。

《狂人日记》剧照

“今天我们大家聚集在剧院里,为鲁迅,为鲁爸,也为哈尔滨大剧院,来生产为动力。这是一个文化事件,或者我们把它视为一个历史时刻”。研讨会上,一直关注这部作品的行为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长濮存昕这样评价这场演出的意义。“一位波兰艺术家,一位欧洲艺术家,对鲁迅产生了兴趣,这也点燃了我们的兴趣。”

导演孟京辉看完剧后非常喜欢,用他一贯狂野而富有诗意的语言称赞道:“导演卢帕,从一个哲学家、心理学家、艺术浪子的角度,不仅为中国话剧舞台贡献了一种文学的诠释,也贡献了一种关于梦的节奏感。更重要的是,他贡献了一种曾经和现在都很强烈的饥饿感。《狂人日记》就像是慢动作射向坚硬墙壁的子弹,就像是沉浸在柔情和悲伤时刻的突如其来的爱情,就像是融化在无言的日子下的叹息空。这是一部伟大的、任性的、广阔的、充满激情的剧。”

南京大学教授吕效平对他的作品印象深刻。研讨会结束时他“被迫”发言,但他的激情却充满了火花。最后他甚至说:“我坦白告诉台上的专家,我比你们更了解卢帕。”

“卢帕的《狂人日记》不是传统表演。他对塑造人物,讲故事,或者这个人为什么疯狂,都没有兴趣。鲁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总能在这一刻瞬间创造出我们内心的质感。”

但是演出后的印象就不那么统一了。孟京辉喜爱的那种“梦的节奏”对别人来说意味着催眠和迟钝。

鲁的戏剧从来就不属于大众审美。

《狂人日记》剧照

对于熟悉这位欧洲著名导演的观众来说,《狂人日记》亲切而熟悉。和之前的《英雄广场》《酒鬼墨菲》一样,依然是那种惊艳的审美,高级,精致,深刻。尤其在戏剧技术上,还是那么高不可攀,就像吕效平描述的那样:“我们做的是上海表,他做的是200年的瑞士表”。

但对于很多观众,尤其是期待鲁迅的观众来说,5小时的《狂人日记》并不是一次轻松而平凡的体验。这部“非常笨拙”却“未完成”的作品的节奏超出了大多数观众的承受能力。困了之后突然醒来,醒来之后去看戏,惊叹了一会儿又回去睡觉。这很可能是坐在剧院里的正常循环。

在影院的五个小时里,很多观众可能会面临这样一个生理层面上的灵魂拷问,“坚持还是放弃?”

这种又长又难的感觉在西方剧院很常见。但是,对于不常有这种体验的国内观众来说,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读完这本非同寻常的《狂人日记》?也许他们应该提前做些功课和心理准备。

看剧之前需要对卢帕导演的风格有所了解,对欧洲常见的“试听”概念有所理解和包容。

陆帕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中戏教授、舞美大师刘兴林看来,陆帕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是导演、舞台设计师、灯光设计师。作为这样的艺术家,他清晰地呈现了当代世界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舞美或者舞台设计并不是孤立的。

卢帕的节奏就像电影里的长镜头。按照他自己的解释,“我喜欢用放大镜看生活中的瞬间。现实中有很多真实的瞬间我们无法停下来看,但在剧场里,我们可以。”

他也不希望观众在剧场里感到快乐。“观众不应该在剧场里舒服,只接受美好的东西。有时候,痛苦能让观众接受思考。”

吕效平教授的话可能更容易理解这种风格的含义:“卢帕发现了一个窍门,他把一秒钟变成了30秒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些文字无法表达的东西。所有这些加起来,卢帕的戏就不是传统表演了。他真正想呈现的是我们内心在生活中的质感,是多元的。鲁帕的质感总是忧郁的。他在这里表现了他生活中的忧郁情绪,这是鲁帕的诡计。传统戏剧看不懂。”

3月26日和27日,《狂人日记》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才过了一天,两场的票就卖光了,可见这部剧的受关注程度。

作为继《酒鬼墨菲》之后“中国故事”的第二部作品,鲁派的《狂人日记》,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表演的范畴,更像是濮存昕所说的“文化事件”:一个西方导演眼中的鲁迅,一个在流行之年历经波折完成的跨界创作。

跨国视频创作

从波兰到哈尔滨到绍兴,从跨国影像创作到最终来到中国,卢帕带着自己的波兰创作团队,经历了三座城市的战斗与隔绝,每前进一步都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剧组的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未知而危险的“风暴”。剧中饰演赵贵翁的李在哈尔滨演出后感慨:“《狂人日记》这部剧历经风雨、暗礁险滩,几次险些翻船,终于首航,平安上岸。”

所以,在今年引进剧目几乎完全缺席的当下,《狂人日记》的创作和演出比戏剧更有意义,成为了一种理想化的存在。看完演出,刘兴林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外国导演进来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各种隔离。没有决心、勇气和胆量,这个事情是做不了的。所以从任何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部剧本身就是英雄主义的。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文化,做出牺牲,付出代价,是一种英雄主义。”

学者于丹也为此兴奋不已:“《狂人日记》是这个舞台上的集结号。在一切都要缩到15秒的今天,我们在舞台上还有这样的节奏。大家静下心来,回到文字上来读鲁迅先生的《呐喊》。”

为这部剧准备了六年的鲁派,在此之前通过各种为他翻译的文本来阅读鲁迅,在与很多人的对话、思考、碰撞之后,自己完成了剧本创作。在这一版的《狂人日记》中,出现了叙述者、狂人、哥哥、嫂子、赵贵翁、母亲等多个角色。

但在最后的排练阶段,由于28天的隔离,工作周期减少,让他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并不完全满意,认为无论是表演还是节奏都还有“提升空间空”。他把现在的演出定义为一次试演(正在进行中的工作)。在卢帕看来,创作还未完成,永远在未完成的路上。今天的《狂人日记》虽然破土了,但还是一个萌芽。对于整个剧组来说,试镜是一个磨合和继续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和观众一起完成。

对于观众来说,对《狂人日记》最大的好奇,可能是一个外国导演如何解读鲁迅的作品,如何重构这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经典。但在这个戏剧精神和话题匮乏的年代,走进剧场,准备看一场“不是传统戏剧”的戏剧,参加一场这么多人的演出活动,或许是看《狂人日记》更有趣的姿态。

不管看完剧后坐着还是躺着,在剧场里待了5个小时,最终还是会有什么东西在这部剧里击中你。

高铁上的创作会

去剧院前你可以知道的小贴士:

鲁导演眼中的鲁迅与《狂人日记》

以下是露帕在哈尔滨演出后的发言实录: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对鲁迅先生的这部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中国,它也是学生必读的作品,也是世界上最好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之一。

我觉得这部作品是一部带有鲁迅先生个人情怀的作品,因为在他创作的这段时间里,鲁迅先生一个人住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他感到失望的是,他未能做他一直试图在中国传播欧洲文学作品。同时,他对自己的医生职业失去了信心。这些是《狂人日记》中叙述者的基础。

其实鲁迅希望每一个读者都是积极的。他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开启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他写的很多内容,尤其是那个年代写的,都不一样。他对欧洲文学很熟悉。当时,他对这些欧洲文学作品非常熟悉,他曾希望传播这些作品。后来他开始自己创作,自己写作,为的是引起读者的思考。

所以这部作品最初打动我的是,我对这个神秘的叙述者和这个神秘的兄弟产生了兴趣。我们也知道鲁迅先生自己写的很多作品都是基于他们兄弟的这些关系。我们总是会想念对方,而这些亲密关系往往表达了放弃后的痛苦。

最后一个我想说的细节是日记中的“古九先生的行书”。这个情节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这是疯子20年来一直困扰他的事情。中国文学专家经常指出,谷久先生的书代表了在中国存在了4000年的儒家思想。这句话其实代表了一个疯子非常个人的想法。20年前他可能犯了罪,他是用践踏古九先生的书来描述的。其实这种行为隐藏了一些他不敢说的罪恶。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疯子。他不说谎,他是个哑巴。于是叙述者去找他哥哥,让他怀疑这个问题。他哥哥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也可能他就是不想回答。

《狂人日记》剧照

演员眼中的导演卢帕

《狂人日记》的演员阵容包括、梅亭、陶海、乐、李和92岁高龄的京剧演员。

但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王学兵的哥哥和梅亭的嫂子,在剧中,并没有太多的戏份。陶海饰演的解说员和乐饰演的疯子是剧中戏份最多的人物。

王学兵和卢帕已经是第二次合作了。此前他在《酒鬼墨菲》中的表现让大家刮目相看,拍手称快。在《狂人日记》中,王学兵显然是最了解卢帕创作风格的演员,他在剧中的表现永远是最适合作品的。

早在卢帕构思剧本的时候,他就觉得《狂人日记》中的哥哥应该由王学兵来扮演。王学兵也很喜欢哥哥这个角色:“我们看这部剧不能只站在疯子的立场上。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主角的视角,但如果能站在主角周围其他人的立场,整个故事会更丰富更元。”

王学兵是这样理解卢帕的:“他喜欢那种粗制滥造的感觉,就像他经常跟我们说,他希望我们在每一场演出中都第一次找到即兴创作的状态。危险的感觉,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知道对手会说什么话是最好的,但也是最难的。因为在剧的排练中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我们肯定会和各个部门协调,规定具体的细节,但还是要靠即兴发挥。我觉得表演最重要的是找到原汁原味的新鲜感。即使你已经很熟悉了,你还是要找点新的东西来刺激自己。”

“卢爸的戏,节奏比较慢。如何让观众看下去,其实就是要和观众有顺畅的沟通。没有这种交流,即使加快了戏法的节奏,缩短了时长,戏还是会很无聊。”

梅婷加入剧组是因为她是卢帕的“粉丝”。2014年,由卢帕执导的《假面玛丽莲》首次在中国演出时,梅婷对当时的女演员桑德拉·科赞尼克印象深刻。“她怎么会这么伟大?太不一样了!”从那以后,梅婷就一直期待着和Lupa合作。《酒鬼墨菲》筹备期间,梅婷在外面拍戏,错过了采访。但最终在《狂人日记》中,她如愿进入了卢帕的剧组。

梅亭说:“每个演员都需要一个卢帕。”《狂人日记》在线排练阶段,卢帕不断帮助演员分析人物心理。梅亭说,“他说的每一点都让我觉得不寻常又准确,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而且他的想法总能解答我心中的困惑,所以我也在不断地吸收。”

《狂人日记》剧照

对于剧组所有人来说,卢帕对演员的特殊要求就是不希望演员“表演”。他鼓励演员们互相感受,只要有感觉就大胆去做。这也启发了梅婷。

剧中,梅婷饰演的小姨子是全剧最美的存在,温暖细腻。这是原著中不存在的角色,也是很多观众难以理解的。但在梅婷看来,她可能是一个疯子的另一面,热爱文学、绘画、音乐,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人。“她知道一个疯子在发疯之前是什么样的。换句话说,我嫂子是疯子的一部分。”

在剧中,与卢帕第二次合作的演员是著名剧作家、演员李。在李看来,“卢帕导演是我见过的级别最高的导演之一,在欧洲乃至国际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他对戏剧的理解,对舞台的理解,对剧场的理解,对演员和观众在演出过程中的交流的理解,比我以前学到的要大得多,宽得多,深得多,这让我学到了太多。”

尹说,陆爸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导演,一个我从来没有琢磨过的导演。他的年龄和经历让他对鲁迅和《狂人日记》这样的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此,他分享了一件让他有点震惊的事:

“卢帕从彩排一开始就提醒大家,疯子去哪了?疯子死了吗?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鲁爸说鲁迅其实是在《狂人日记》的序言里写的,他弟弟出去做官了。我吃了一惊。鲁迅写的是痛恨体制痛恨礼教的疯子,说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吃人的疯子,大声喊救孩子。原来鲁迅一开始就搭好了台,说自己是当官的。他加入了他讨厌的阵营。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会发现鲁迅是伟大的,鲁派是深刻的。”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赤楠怎样养
上一篇 2022-04-27
果胶软糖制作方法
2022-04-27 下一篇
相关推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