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近视(为什么小学生近视率这么高 )小学生近视(为什么小学生近视率这么高)。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问题有高发、低龄化、严重化的趋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青少年视力调查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较2019年增长11.7%,中小学生近视率增长15.2%。在世界范围内,近视也是青少年最常见的眼病。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视觉报告》显示,全球有26亿近视人群,其中19岁以下儿童3.12亿,东亚近视发病率较高。
我国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口素质,制约了教育强国、健康中国长期目标的实现。为此,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所组成课题组,于2020年在吉林、内蒙古、北京、浙江、上海、河南、湖南等地,选取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高中、初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8万余份,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接近60%。
通过数据分析,课题组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总体来看,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而高度近视比例较低。据调查,深圳生活网58%的学生近视,3%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近视。近视方面,大部分学生(58%)在300度以下,38%在300-600度之间,4%在600度以上(高度近视)。
第二,按在校期间来看,近视的比例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近视比例分别为31.3%、64.9%和79.3%。从小学到高中,高度近视的比例从1.2%上升到7.6%。
三是从学校位置来看,中小城市学生近视率高于大城市。调查显示,地级市学生近视率(69%)高于直辖市/省会城市学生(56%)。这可能是因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医疗技术更先进,资源更丰富,近视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
第四,私立学校学生近视率高于公立学校。调查显示,私立学校学生近视率(74.0%)比公立学校(55.7%)高18.3个百分点。
中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根据课题组的分析,中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是近视的发生、防治是长期的、累积的,不易引起重视,存在误区。
近视是一种慢性眼病,视力的发展呈现一个长期的变化过程。正是因为近视的危害不易立即察觉,戴上眼镜就能控制,所以社会对近视的危害认识不够,对近视的防治重视不够。
虽然近视是一种慢性病,但它是有害的。近视通常伴有散光、青光眼等症状,而高度近视则有黄斑眼底、视网膜脱离等多种并发症,增加了学生成年后患白内障的概率,严重者导致失明。近视不仅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还会产生持续的矫正费用,增加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
家长对近视防治存在误区。在一些家长看来,近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戴眼镜是可以预防的。但是框架眼镜只起到矫正作用,对近视没有影响。不合理戴眼镜会加重近视。有些家长认为“激光手术可以一劳永逸”,但激光手术只能矫正视力,达到摘掉眼镜的目的,并不能治愈眼底疾病或降低失明风险。另外,近视矫正手术属于医疗美容手术,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近视不是疾病的误解。
二是学业压力大,学生用眼不科学。
目前,学习成绩仍然是学生评价和升学的主要指标。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从小学开始就面临着激烈的教育竞争。学业压力下,学生课内外负担沉重,对视力影响严重。
一是课后作业时间过长,使眼睛长时间聚焦在深圳生活网书籍、电子设备等近距离物体上。《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实施方案》要求小学3至6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据课题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60%的小学生和近70%的初中生作业时间超标。
第二,学习时间挤压了运动时间和睡眠时间,眼睛没有得到充分的调节和放松。学生长时间待在室内学习,接触自然光的机会变少。据课题组研究数据显示,78%的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一小时,接触自然光的机会减少。尤其是在老城区,学校空间的不足制约了学生的户外活动。例如,上海市中心的中小学通常每个学生有较小的活动场所。73.6%的中小学生日常睡眠时间不达标,眼部肌肉长时间得不到放松,导致视疲劳,增加近视风险。
三是校园近视防控缺乏专业医务人员指导。
为了满足学生的眼健康需求,需要足够数量的眼科医生进行专业指导。虽然早在2014年,中国每5万人中就有1.13名眼科医生(2018年这一数字为1.5),超过了世卫组织提出的小康国家每5万人中应有1名眼科医生的要求。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门急诊服务需求,专业医务人员无法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校园近视防控上。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至2018年,眼科医生的负担不断加重,平均每名医生的门诊人数从2714人增加到2787人。专注于近视防控的眼科医生不到眼科医生总数的10%。医疗资源匮乏,专家资源有限,专业医务人员没有太多精力进入校园开展预防工作,校园近视防控缺乏专业指导。
然而,专业医务人员的缺乏给了无良企业一个机会。目前社会资源参与校园近视防治的动机复杂,容易误导学生和家长,过度对待。比如研究表明,防蓝光与视疲劳、近视防控没有直接关系,但一些医疗企业为了盈利夸大了电子屏幕蓝光的危害,从而推销“防蓝光膜”。
四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医学研究尚未确定。
目前,青少年近视的流行病学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光照、睡眠、饮食等)的影响机制。)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问题尚未完全阐明。二是研究结果与近视防治措施存在差距,研究结论不能直接转化为有效的防治措施。
应对中小学生近视的五项措施。
研究小组建议:
首先,开发眼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整合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营养学、医学等多学科资源,开发与各学段相匹配的眼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特别是要把握近视防控的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眼健康教育。初中、初中和高考是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增长的三个高峰期。在这几个生长高峰期,学生学习时间长,读书多,锻炼时间少,需要系统的课程进行针对性的眼健康教育。
二是促进医校合作,为校园近视防控提供专业指导。
推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建设健康校园。其中,医院承担近视普及和宣传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就近提供护眼服务,学校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开展各项近视防控工作。课题组建议,首先要培训教师、家长等非专业人员掌握近视防治知识,帮助学生及时筛查近视症状并进行有效干预。同时,鼓励医学专业与教师专业合作,在教师专业开设视力健康管理等课程,增加师范生近视防控知识。其次,推进区域眼科医学人才联合培养。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发展国家战略为动力,发挥北京、上海医疗专家资源优势,加强中小城市基层眼科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机制和网络支持等手段,加强基层近视防控专家的技术指导。
三是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形成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中国模式。
中医药在预防和控制近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针灸、耳穴、中药熏洗等中药治疗有助于改善裸眼视力,对低近视青少年安全有效。要积极推动学校与区域中医医院结对,普及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理念和药食同源的养生知识,让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中医药防治近视的优势和特点。学校与中医开具的临床处方、膳食处方、养生处方、经络按摩处方合作,结合各种户外活动,为青少年视力提供综合调理,为世界近视防治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第四,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对近视进行更精准的研究。
首先,深化青少年近视相关项目的研究。科研院所可与医疗卫生机构、高校成立联合研究小组,加强青少年近视发生机制研究,探索近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对弱势群体进行早期干预。用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更有效的近视防治方案。其次,充分发挥智能设备在近视研究中的作用。通过智能手环、光学记录仪等设备,可以更准确地监测距离、睡眠时间和光照情况,对学生视力和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
五是强化学校和家庭主体地位,建设愿景友好型校园环境和居家环境。
近视作为一种慢性病,必须坚持基层防控和长效防控,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阵地。研究小组建议,首先,引导学校建设一个有利于视力的校园环境。建立由校长、主管校长、班主任、校医院医生、社区眼科医生、家长组成的深圳生命网视力健康管理团队,细化职责;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优化体育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建立有利于视觉的教室环境,如改善室内照明条件,提供高度可调的桌椅;建立学生视力定期筛查制度,动态监测青少年不同时期视力发展变化情况。此外,我国女生学习时间高于男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低于男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因此,可以结合春蕾计划,加大对女学生近视的综合防控指导。
其次,督促家长履行近视监测责任。带头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以家庭体育为主,督促青少年定期参加课余锻炼,尤其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利于视力发育的小球运动,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善饮食,多吃牛奶、水果和绿叶蔬菜;增加睡眠时间,帮助青少年放松眼部肌肉,缓解视觉疲劳。
最后,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卫生、网络信息等部门的合作,广泛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和家长科学认识近视的预防和矫治,避免受到虚假广告的攻击;开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为已领取屈光发育证件的学生提供便捷服务,方便家长及时查询孩子视力数据。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szbubu.com/155205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深圳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