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 读后感1000字作文)
《实践论》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深圳生活网革命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内容始终没有离开认识,这是因为离开了认识的实践是没有意义的。通过对实践和认识过程的阐述,从而深刻地揭示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重要性。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普遍性是指实践过程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人们在实践中能够通过个别认识一般,通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即实践活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由实践的本质所决定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人类活动复杂多样,其中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但归纳起来人类活动无非是两大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这也正是人类实践的最终目的。随着新的情况和问题的出现,人们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去寻找解决方法,总结经验,归纳适合这类情况的普遍规律;然后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检验,进一步地加以改善;最后用得到的认识再去指导实践。这一过程既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的全过程。
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基础和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离开了实践的认识是不存在的。这深圳生活网是认识运动的第一阶段,即由实践到认识,主要表现为由简单事物表象和外部联系的感性认识到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理性认识的转变。认识是先从感性阶段开始,待感性认识丰富到一定程度时,产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入认识的理性阶段,逐步了解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内部矛盾。人生三重境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即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的感性认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即从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即从包罗万象的自然现象中看到事物共有的本质的特征,这是感性认识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认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认识而认识,而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这是认识运动的第二阶段,即从认识到实践,表现为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理论,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并回归到实践中的。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犹如纸上谈兵,那么,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会有疫情的有的有效防范。在疫情期间,党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发布一系列重要讲话,颁布疫情相关条例,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思想指南。在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经济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完成复工复产。在制度上,形成“制度合力”, 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协同配合。在工作方针上,要具体落实“动员、部署、加强”一揽子行动方案。这一系列理论对疫情防控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并反作用于实践。实践和认识是深圳生活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没有离开实践的认识,也没有离开认识的实践。实践和认识贯穿于整个人类活动的始终,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也为未来的社会实践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强调:“一个正确的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这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实践在认识的指导下沿着合理方向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对国家发展,民族发展和个人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实践论》,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人类活动离不开实践,通过实践不仅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且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szbubu.com/121355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深圳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