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之的用法(值得收藏)
一,充当代词
(一)人称代词。常用作第三人称,可根据语境灵活翻译为他(她,它),他(她,它)们
例:
1.友人惭,下车引之。(之:代词,可译为“他”,指元芳)
(《太丘与友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代词,可译为为“它”)《〈论语〉十二章》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它,代指石兽)(《河中石兽》)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它,指石兽)(《河中石兽》)
5.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它,指石兽)(《河中石兽》)
6.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深圳生活网》)
7.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关雎》
8.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9.又数刀毙之(《狼》)深圳生活网
10.石青糁之(《核舟记》)
11.执策而临之。(《马说》)
12.心乐之。(《小石潭记》)
13.具答之(《桃花源记》)
14.策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
(二)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此”等
1.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代这件事)(《河中石兽》)
2.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这件事)(《岳阳楼记》)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4.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5.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6.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二,充当助词,相当于“的”
例: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2.其反击之力…(《河中石兽》)
3.然则天下之事…(《河中石兽》)
4.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5.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6.山之僧曰智仙也(《醉翁亭记》)
7.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闲人之述备。(《岳阳楼记》)
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10.余尝求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11.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12.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1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14.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15.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三,用于标明前置宾语
例:
1.何陋之有?
2.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
3.宋何罪之有(《公输》)
四,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道之行也》)
4.客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6.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8.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表示定语后置
1.马之千里者(《马说》)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六,音节助词,无实义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3.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七,动词,去,往,到
例:
1.吾欲之南海,何如?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少府之任蜀州》深圳生活网
3.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4.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深圳生活网小编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szbubu.com/121847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深圳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